Go...
Go...
在刚刚结束的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中,中国选手马龙与日本选手张本智和的巅峰对决让全球观众大呼过瘾。但鲜为人知的是,这场比赛的胜负关键,竟与运动员球拍上那块不到2毫米厚的套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
"我的每块套胶都要经过至少200小时的测试才能确定使用,"马龙在赛后采访时透露,"不同的旋转、速度要求,甚至场馆的温湿度都会影响套胶的选择。"
国际乒联技术委员会主席维尔纳·施拉格表示:"现代套胶技术已经发展到纳米级别,东京奥运会后,各大厂商都在研发新一代碳纤维混合套胶,预计在下届奥运会上会有突破性产品问世。"
对于业余爱好者,专业教练李静建议:"不必盲目追求奥运选手同款,应根据自身打法选择。初学者可以从国产729或红双喜入门套胶开始,价格在100-200元之间的产品就足够日常训练使用。"
值得一提的是,本届奥运会上还出现了环保套胶的身影。瑞典选手法尔克使用的是一款由30%再生橡胶制成的套胶,这或许预示着未来乒乓球器材的可持续发展方向。